隨著貨物儲運的種類不斷增多,有些貨物在儲運過程中易受到外界溫度、濕度等條件影響而發生腐爛變質。為了保持易腐貨物的本來品質和使用價值,在運輸途中不發生腐爛變質和數量上的短缺,提高貨物運輸的安全性,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實現最佳經濟運輸,就必須將易腐貨物置于其保鮮所需的較低溫度條件下;因此,冷藏運輸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作用。
目前我國一般的工業產品,從出廠后經過裝卸、儲存、運輸等各個物流環節到消費者手中的流通費用約占商品價格的50%,而新鮮的水果、蔬菜、易腐食品、某些化工產品的流通費用有時高達商品售價的70%。冷藏、保溫車是貨物需要保鮮或冷凍處理的廂式車,主要用于農副產品和食品飲料的儲運。
隨著食品及貨物的運量和周轉量快速增長,這無疑為廂式冷藏、保溫汽車提供了越來越廣闊的市場空間。目前,我國冷藏、保溫汽車市場潛力很大。據有關統計資料,我國現有肉類食品加工廠2500多家,年產肉類食品6000萬噸;速凍食品加工廠2500多家,年產速凍食品超過1000萬噸;冷飲生產企業1500多家,年產量1000多萬噸;除此以外,每年還有5000萬噸的水產品。這些超過億萬噸的食品都需要通過冷藏運輸。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目前世界各國農牧業每年生產的各種食品達30多億噸,其中肉、魚、蛋、奶、水果和蔬菜等易腐食品有10多億噸。這些食品中約有20%因運輸不當而腐爛變質。
相對于一些發達國家,我國易腐食品的消費水平還并不高,但由于保鮮技術落后,而且冷藏運輸率偏低,致使每年有近100萬噸的水果腐爛變質或貶值處理,捕撈的魚類每年也有40萬噸左右爛掉。有關部門估計,我國易腐食品的損耗和浪費每年高達上百億元。另外我國每年約有20%-25%的果品和30%的蔬菜在中轉運輸和存放中腐爛損壞。這一驚人的浪費表明,冷藏運輸在我國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我國是農牧業生產大國,肉類、水產品和雞蛋等產品的產銷量均居世界首位,分別占世界總產量的25.13%、17.98%和42.85%。
方便靈活的冷藏汽車在我國冷藏運輸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有資料顯示,2001-2005年,我國公路冷藏運輸的年運量年均增長7%,公路冷藏運輸的運量占冷藏貨物運輸總量也將從25%增加到30%。與此同時,我國冷藏汽車的需求量也將大幅增長,中型車將有很大部分被輕、微型和重型車所取代,液氮、二氧化碳、蓄冷板等新型制冷方式的新能源冷藏車會越來越受歡迎。
據了解,美國的冷藏、保溫車擁有量已達到18萬輛,日本為15萬輛,德、法等國也都在5萬輛左右,而我國只有近3萬余輛。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易腐貨物采用冷藏運輸的比例已達到83%-90%,而我國僅約為18%。發達國家公路冷藏貨物運輸比例已達到65%-85%,而我國僅為25%,比一些發展中國家還要低。隨著我國公路交通“十五"規劃的實施,今后我國冷藏、保溫物品通過公路運輸的比例將會有較快的增長,其中冷藏車與保溫車的運輸比例將達到約1:1。有資料顯示,我國易腐貨物的冷藏運輸率僅為15%-20%,而發達國家為80%-90%,這與我國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是極不相稱的。加入WTO后,隨著我國農業產品結構的變化,農產品將由生產糧食作物向發展農副產品過渡,冷藏、保溫車的用途越來越廣泛,這對冷藏、保溫車的發展是一個難得的機遇。我國冷藏、保溫廂式車通過引進技術或引進專用裝置,已接近或部分達到國外先進水平,而且價格上具有與國外產品競爭的能力,因此有較穩定的國內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