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冷凍年度空調業勁吹低碳風
近日,據了解,作為家電中的能耗大戶,空調業在2010冷凍年度開始勁吹低碳風。低碳經濟主張一方面令消費者獲得更節能環保的健康空調體驗,另一方面驅動空調業品牌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空調業目前30多個品牌將有部分被淘汰。空調新能效標準6月1日起實施即是催化劑。因此,消費者在購買空調時,需要挑選能效高的產品,同時選擇知名品牌、一線品牌,切忌勿因求價格便宜、折扣多而帶來使用煩惱。
空調勁吹低碳風
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低碳風一下子吹入了空調行業,眾多空調廠商在本月開始的2010冷凍年度即推進自己的低碳策略。3月20日,美的在河北邯鄲的工業園奠基,該工業園將以生產變頻空調和1級高能效空調為主,規劃產能達350萬套。美的制冷家電集團CEO方洪波表示,美的空調一直推動更節能、更環保、更舒適的變頻空調產品的普及,去年9月,美的變頻空調一舉推出13大系列60多款產品,全面掀起直流變頻空調普及風暴,快速拉動我國變頻空調市場份額的提升。今年元旦,美的最新推出無氟環保變頻空調銀河系列“H180”和“M180”新品,采用新型環保冷媒R410A,不含氟更環保。
3月19日,志高空調董事長李興浩也告訴記者,空調產品的節能降耗關系到產業未來發展空間,志高空調早前已經推行“1級能效5級價”,大力推廣高能效空調。今年志高也將力挺變頻空調和1級能效定速空調。格蘭仕空調銷售公司總經理韓偉則向媒體表示,2010年格蘭仕全面生產一級能效空調,全面停產2級能效產品,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節能減排產品。
業內人士表示,低碳空調所包含的就是高能效定頻空調和變頻空調這樣的節能空調,在一定程度上,高能效和變頻空調在使用中節省了電能,而電能的節省自然降低了發電所造成的碳的排放量。經過近幾年整個空調行業的努力,國內空調迅速淘汰低能效產品,通過科技創新完成了產業能效升級的蛻變。
低碳風驅動品牌更集中
“根據《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新強制性國家標準,現在的三級及以下能效空調毫無疑問會逐漸被淘汰,技術和規模達不到要求的空調廠商必然受到擠壓,市場空間逐漸被壓縮甚至退出競爭。”知名家電專家陸刃波表示,新的空調能效標準提高了空調產品的能效準入門檻,屆時,目前市場上的2級能效產品只符合新標準的準入門檻,同時,現行能效等級為2級的空調產品也將不再享受節能惠民工程。
業內人士分析,首先是技術競爭的差異導致部分品牌更加弱化。節能仍然是今年空調市場的主旋律,隨著新能效標準的落實,空調行業今后還會在節能方面有所突破,而部分空調廠商因為研發投入不足,在節能技術上必然落后于一線大品牌。技術升級慢,自然導致產品更新換代緩慢。其次是規模效應,規模大的廠商更容易降低成本,體現在銷售價格上有優勢。另外,渠道、售后、品牌等因素也各不同。
據國家信息中心監測數據,在相同的市場范圍,2009冷凍年度空調整體品牌數目由上年的34個縮減為29個;其中具備相當競爭能力(零售量或零售額占有率高于1%)的品牌由上年的19個減少到17個;銷售量占有比例低于1%的品牌共有15個,銷售量占有率低于0.01%的品牌有2個。
近年來一直占據行業前兩位的格力和美的,其重點城市銷售量占有比例分別超過20%,合計市場占有率達到41.62%,呈現“雙寡頭”格局。而2008冷凍年度空調品牌則由2007年的52個減少到34個,18個品牌遭到淘汰。
“彩電市場5大品牌占據了絕大部分市場,空調目前依然有30多個品牌,在低碳經濟的驅動下,集中度提升是必然的。”海信科龍總裁周小天如是向記者表示。
消費指南:便宜不是硬道理
在低碳風的刺激下,部分空調品牌萎縮是必然。作為消費者,是一味追求便宜,還是長遠考慮其售后?據長期從事家電銷售的人士介紹,一位湖南邵陽的空調經銷商的經歷頗能說明問題,有一個S牌的空調廠商,為了騰空庫存,盡早出局,將150臺1.5P分體機以10萬元賣給了這位經銷商,平均每臺僅售600元左右。或許這位經銷商是為了貪圖小利,而忽視了空調的售后服務。廠家走了,品牌從此以后就消失了,消費者買的空調出現了問題怎么辦?找誰解決?消費者和經銷商所承擔的風險遠大于便宜帶來的一時實惠。
因此,專家建議,考慮到空調品牌集中度不斷提高的趨勢,消費者在空調銷售旺季即將到來之際,購買空調應該盡量選擇大品牌,事先了解空調能效情況,查性能指標看能效標志,不必過分追新概念,應綜合考慮產品的性能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