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雖然才剛剛進入春天,可是不少消費者已經開始準備購買空調了。因為現在是空調的銷售淡季,大家都想在這個時間段獲得一個相對低的價格。逛了一圈下來,消費者們集體感到今年的空調確實夠涼的。可是這涼的不是空調送出的風,而是空調的價格。
消費者表示今年空調的價格漲得離譜。前幾年好一點品牌的小1P空調1000多就能拿下,名氣小的甚至不到1000塊。就算是去年,一千四五百也可以買到一部不錯的小1P空調。可是今年好一點品牌的沒有2000是拿不下來的,就算名氣小的品牌也要1800多。面對接近100%的漲價幅度,大多數消費者表示不滿和不理解,但卻苦于投訴無門。
走訪了幾家大的家電賣場,從售貨員口中得到了一些空調漲價的情況和原因。原來從2010年10月起,空調的價格便開始呈上漲趨勢,而后是一漲再漲。與上漲前相比,最低漲幅也接近40%。進入2011年漲勢更為明顯,一些家電廠商甚至通過媒體向消費者提前告知今年夏天空調漲價的消息。而關于空調漲價的原因,個廠家的銷售員給出的答案卻不大一致。原因主要有三點。
一、空調的原材料上漲。這是廠家銷售員給出最多的答案。他們稱空調漲價的原因是因為銅和空調制冷劑(氟利昂)漲價了。
二、空調節能補貼的減少。2010年6月1日國家開始實施了新的高效節能空調補貼標準,其中4P及以下原一級產品的補貼標準從此前的300-850元下調至150-250元,下降70%左右。而4P及以下原二級節能空調將不再獲補貼。
三、新技術、新功能。不少家電廠商推出了省電、除甲醛等新技術和新功能。這些也成為了空調漲價的原因。
但消費者對于這些解釋表示懷疑,他們認為然銅的價格持續走高,但是空調中用到的量不足以使空調價格提升這么多。而早有行業內部人士則指出,不少空調廠家為了不使利潤降低已經開始用鋁來替代銅了。國家的節能補貼當初并沒有讓消費者享受優惠,現在減少了廠商也不能讓消費者來買單。新技術雖然標榜省電,但是實際省多少廠家卻不能給出具體數字,純粹是炒作概念。甚至有消費者直接指出空調漲價其實另藏貓膩兒。
消費者要實惠,空調廠商要賺錢,從這兩點來看他們的觀點似乎都有道理。但作為家電產品在更新換代之前一般都應該是越來越便宜的,像空調漲價的這種行為著實讓人看不懂。記者也呼吁有部門能早日站出來幫消費者平定空調的價格。
